1 主要规格
ASFA411A型粗纱机是在消化吸收日本丰和RME型粗纱机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国产新型粗纱机。其主要规格如下:
适纺纤维长度:21 mm~65 mm纯棉、棉型化纤及中长纤维;
适纺粗纱特数:333 tex~1176tex;牵伸倍数:4.5倍~12倍;
捻度范围:1.8捻/10cm~7.25捻/10cm;
牵伸形式:四罗拉双短胶圈牵伸;
下罗拉直径:28mm,28mm,25mm,28mm;
锭距:194mm;
锭数:112锭,120锭,124锭;
锭速:最高机械转速1300r/min,工艺转速900r/min~1100r/min;
锭翼形式:上锭杆悬吊式全封闭型锭翼;
粗纱成形尺寸:D135mm×406mm。
2 性能特点
采用四罗拉双短胶圈牵伸,即D型牵伸。实现主牵伸区不集束,避免集束器对纤维运动的干扰,稳定粗纱条干均匀度。在主牵伸区前配置一牵伸倍数为1.05倍左右的集束区,集束区不牵伸(没有位移牵伸),可采用开口较小的集棉器,既不破坏纤维运动,又可减少纤维扩散,可改善粗纱均匀度和光洁度;同时,采用开口较小的集棉器使粗纱须条在前罗拉钳口输出处宽度减小,缩小了加捻三角区,可防止纤维的滑脱,减少意外伸长和断头。牵伸传动采用一罗拉分别传动二罗拉、三罗拉,罗拉支承全部轴承化,实现了快速传递慢速,缩短了传动路线,使罗拉回转灵活,减少抖动,运转平稳,消除了粗纱的潜在性不匀(隐波),提高了粗纱质量。
采用主传动全封闭油浴箱,油泵连续循环油浴润滑传动齿轮,箱体盖板为有机玻璃,便于观察箱内齿轮运转情况,使主传动高速运转时平稳可*,噪声低,齿面磨损少,使用寿命长。下龙筋升降采用双联同步万向轴节。对锭翼、牵伸、卷绕、升降等部分传动件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圆弧同步齿形带技术,传递功率大,运转平稳可*,且噪声低。在传动系统中采用了降低下锥轮速度的措施,减少锥轮皮带的滑溜,降低了粗纱大、小、中纱间的伸长率差异。
采用变频调速装置,通过对高速、低速电位设定器和点动限速电位器的调节,调整在纺纱卷绕整个过程中的速度(如小纱时速度高,大纱时速度低,使粗纱张力变化差异小,降低断头率)。对主电机进行柔性启动,减少启动和点动时的机械冲击,防止出细节纱疵。</P>
采用差动*模板式张力微调补偿装置,该装置通过附加移距法使锥轮皮带在正常移距外,由*模板通过差动机构增加了一个附加移距,附加移距可为正或负,从而改变卷绕速度,尽可能减小粗纱伸长率的变化。该装置使用直观,调整方便、灵敏、可*性好,效果明显。可根据伸长率数据的大小进行调试,保证粗纱伸长率在控制范围内。
采用全封闭上锭杆悬吊式锭翼,锭翼通道为整根不锈钢管,适应高速大卷装的要求,并克服了开槽式锭翼挂花、带花、积花等现象,可进一步减少纱疵和断头。使用上锭杆悬吊式锭翼,上龙筋位于锭翼顶端和前罗拉之间,阻隔了锭翼回转产生的气流对纺纱段纱条的干扰,可减少纱条飘动和飞花;纺纱段纱条发生断头时,须条堆落在上龙筋的面板上,不会产生飘头而使邻近粗纱造成断头;落纱不拔锭翼,操作方便,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并利于落纱自动化。锭翼假捻器质地柔软且富有弹性,深度较深(14mm),底孔较小(8.5 mm),顶孔较大(25 mm),假捻器上沿刻有双排交*麻点,这些条件对粗纱条产生更强的摩擦自转力矩,使纱条在锭翼一转的时间内自转圈数更多,增强了纺纱段纱条的假捻效应。有资料指出,其纺纱段纱条的实际捻度比工艺捻度增加了70%~75%,这样就增加了纺纱段纱条的强力,可减少意外伸长,使前后排粗纱伸长率差异减小,条干均匀,粗纱断头率显著减少。
牵伸部分配有上、下积极间歇回转式无接头植绒绒带清洁装置和车面前后吹吸风装置。植绒绒带无接头、无伸长,克服了白呢绒带易伸长,同块罗拉盖板上绒带长短不一,维修、调节麻烦,清洁效果差的缺点。上绒带花手工取下,下绒带花由吸风装置吸走,汇集到集棉箱内。这种清洁装置既能有效防止绒带花附人须条而产生的粗纱纱疵,又能降低空气含尘量,改善车间环境。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可输入工艺参数,自动监控和完成信号收集、数据处理,由面板显示数据。可设定粗纱定长,显示现长度和累计长度;可设定和显示锭速和前罗拉速度;显示捻度、粗纱定量、单锭时产量、甲乙丙丁四班累计产量等数据。落纱实现了三定(粗纱定长、龙筋定位和定向)和三自动(锥轮皮带松弛、复位、张紧),既可由PLC控制,亦能手动操作,使用方便灵活。防脱肩装置保证粗纱卷绕成形良好。多道机后棉条断头和机前粗纱断头红外光电自停装置,保证断头后及时停车。全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
该机采用194 mm锭距时,实现了粗纱成形D135 mm×406 mm的目的,比A454型粗纱机(锭距180mm,粗纱成形D128mm×320mm)的粗纱卷装容量约增加了47.5%,比A456型粗纱机(锭距216mm,粗纱成形D135 mm×320mm)的粗纱卷装容量约增加了26.9%,因此,用本机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时,在机器占地面积相近的情况下,不减少锭子数,可实现高速大卷装,并保证实际台时产量适当增加。
3 纺纱实践
3.l 试验方案
将ASFA411A型与A454型粗纱机对比,在配棉成分相同,清、梳、并、细机型和工艺条件相同情况下,用ASFA411A型和A454型粗纱机分别纺制粗纱,再用这两种粗纱在细纱机上纺成C 18.2tex纱。测试粗纱、细纱质量,并进行对比。
3.2 粗纱工艺(见表1)
表1 粗纱主要工艺

注:ASFA411A型粗纱机胶圈钳口隔距块5.5 mm。
3.3 粗纱和细纱质量(见表2)
表2 粗纱和细纱质量

3.4 质量对比分析</P>
由表2可见,ASF411A型粗纱机的粗纱条干CV值明显低于A454型机。其原因是采用D型牵伸,对纤维运动控制好,经牵伸后纤维头端移距偏差小;罗拉支承轴承化,罗拉传动路线短,使罗拉运转平稳,消除了粗纱的潜在不匀;采用变频调速,消除了启动和点动时的细节纱;可*的牵伸清洁装置有效地防止绒带花附人粗纱而产生粗纱纱疵;粗纱大中小纱伸长率和前后排伸长率稳定且差异极小,粗纱意外伸长小。
由表2还可见,ASFA411A型粗纱机的大中小纱伸长率差异小,前后排伸长率差异小,其粗纱伸长率的范围和伸长率差异明显优于A454型机。其主要原因是采用差动*模板式张力微调补偿装置,可直观方便地根据伸长率的大小数据将粗纱伸长率调整到工艺要求范围内;采用了性能优良的假捻器,增加了纺纱段纱条的捻度,减少了粗纱意外伸长,减少了前后排粗纱的伸长率差异;采用降低下锥轮速度的措施,减少锥轮皮带滑溜,降低大中小纱间的伸长率差异。
ASFA411A型粗纱机的百锭断头明显低于A454型机,其原因是该机型粗纱条干均匀,因此,强力弱环少,粗纱伸长率较小且稳定,大中小纱、前后排伸长率差异小,使粗纱张力稳定,突变张力小。用ASFA411A型粗纱机的粗纱纺出的细纱条干CV值、千米纱疵均比用A454型粗纱机的粗纱纺出的细纱低,这与喂入品粗纱条干均匀度是密切相关的。
使用ASFA411A型粗纱机时,工艺上应注意三点:(1)应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和较小的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相配合。采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可使纺纱段纱条捻度相应增加,减少粗纱断头,并可增加粗纱卷装密度和减少喂入细纱机时粗纱的意外伸长。配置较小的细纱后牵伸倍数,可防止细纱后牵伸区捻回重新分布,并使纱条带有较多的捻度进入细纱前牵伸区,以加强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2)粗纱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和较重的罗拉加压,后区罗拉隔距偏大,中区罗拉隔距偏小的工艺。后区为简单罗拉牵伸,后区牵伸倍数小于临界牵伸倍数时,后区牵伸力较大,因此,后区的前罗拉即三罗拉(胶圈罗拉)的握持力必须相应增加。总牵伸倍数不变时,后区牵伸倍数小,中牵伸区(胶圈牵伸)牵伸倍数相应增加,慢速纤维数量增加,控制力增强,牵伸力相应增加,中区前罗拉即二罗拉握持力必须相应增加,因此必须有较重的罗拉加压才能使牵伸正常进行。后区罗拉隔距偏大可缓解后区牵伸力大的矛盾,中区罗拉隔距偏小可缩短浮游区长度,加强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提高粗纱质量。(3)粗纱胶圈钳口隔距不宜过小,应保证胶圈回转灵活,以免产生条干不匀的粗纱。
通过试纺质量分析和生产实践体会可知,ASFA411A型粗纱机的理论产量略高于A454型粗纱机,其粗纱条干CV值、粗纱断头、细纱条干CV值、细纱千米纱疵明显低于A454型粗纱机;粗纱伸长率正常,伸长率差异小。纺纱性能明显优于A454型粗纱机。机电一体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并以194mm锭距条件下实现了D135 mm×406mm的大卷装,可适当增产,提高纺纱质量。